■温才妃
本科生究竟要不要写毕业论文?不久前,一则新闻再掀波澜。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人文学院允许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以网文作品代替学位论文,从而获得毕业资格。这让不少网友觉得“不可思议”,纷纷质疑这一行为是“放水”,是在变相降低毕业考核标准。
本科生写毕业论文有其历史背景。我国1981年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规定,本科生的毕业论文(毕业设计或其他毕业实践环节)成绩要达到标准,通过论文答辩才可以被授予学士学位。应该说,这契合了精英教育时代的社会需求。
40多年过去了,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化走向普及化,本科生数量成倍增长;与此同时,经济社会变革翻天覆地,新兴职业层出不穷,人才需求也变得各异其趣,原有考核体系必然做出相应调整,用网文作品代替毕业论文的做法正是这种调整的选择之一。
变革往往是在冲突和不适中酝酿的。近年来,批评本科生毕业论文越来越“水”的声音此起彼伏,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单一以论文作为本科毕业考核依据的做法,正与多样化的社会人才需求标准相抵牾。面对“我们究竟要培养什么样的本科生”这个问题,学术界的答案是一名受到良好学术训练的人才;企业界的答案是能够马上上手而不用过多培训的人才;特殊职业的答案是有某方面一技之长的专门人才。本科生毕业无法得到科学的考核,拥堵在论文通道,也是“水”论文难以遏制的原因之一。可见,精英教育时代“以不变应万变”的本科毕业生培养理念的确过时了。
令人欣慰的是,国家已经对研究生毕业论文的要求做出较大调整。相较过去《学位条例》规定研究生要想获得学位必须通过“课程考试和论文答辩”,今年新修订的《学位法》增加了“完成学术研究训练或者专业实践训练”,以及通过“规定的实践成果答辩”这两个“出口”,从法律角度规定了学术学位、专业学位两种类型,调整了学位授予标准,朝破除“唯论文”迈出扎实的一步。
但破除“唯论文”说易行难,让每所高校都握有一把自己的尺子必须明确两个重要前提。一是每所高校都明白自己的办学定位和所要达到的人才培养标准;二是在整个高等教育领域开辟更多赛道,让更多高校乐于做自己赛道的冠军,而不是人人争做“双一流”。
实际上,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的做法并不唯一。这几年随着办学定位的不断明确,一些高校对毕业要求已做了调整。如温州大学鼓励学生用创业成果代替本科生毕业论文;浙江农林大学允许本科生可以参加“互联网+”和“挑战杯”大赛获得国家级二等奖或银奖以上的成绩,代替本科生毕业论文;浙江工商大学的学科竞赛获奖科研作品等可替代本科毕业论文。
在鼓励个性化人才培养的当下,公众更需要建立对于多样化的理解,更新对大学的认知。高校也需要逐渐建立起自身对人才培养的标准,且让标准客观、可靠、经得起检验。
本科生毕业论文毕业论文 新浪科技公众号“掌”握科技鲜闻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