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7月8日,日本奈良,随着几阵枪声响起,67岁的前首相安倍晋三倒在血泊之中,后不治身亡。他当时正在街头发表一个演讲,为自己重返政坛打造声势。41岁的枪手山上徹也,是一名海上自卫队的前队员,开枪之后被当场制伏。
安倍晋三可能是过去几十年中最有知名度的日本政治家,他曾创下了政坛的多项纪录。他是日本首位出生于二战以后的首相,是二战以来最年轻的日本首相,也是在任时间最长的日本首相。
他曾带领日本自民党多次取得重大胜利。他的第一次首相任期开始于2006年,短暂且充满争议。但他在2012年实现了令人惊讶的政治复出,并于2014年与2016年两次成功连任、一直执政到2020年因健康原因辞职。在他从政期间,日本经历了经济衰退、2011年福岛危机、修宪风波、新冠疫情危机等多个具有历史意义的重大事件。相关报道>>>《图解 | 一图看懂安倍晋三政治生涯大事记》
这起突发的枪击事件给日本社会带来了极大震动。安倍生命的戛然而止,不仅标志着一个政治时代的终结,还可能永远地改变日本。
其人其事
1954年,安倍晋三出生于一个民族主义政治世家。
其父是安倍晋太郎,曾担任前首相中曾根康弘的外务大臣,其母是前日本首相岸信介之女岸洋子,加上其外叔公佐藤荣作亦曾担任首相,因此号称“一家三宰相”。
安倍晋三的祖父安倍宽,曾因反对东条英机名噪一时,战后组建“日本进步党”,对日本政坛产生过深远影响。安倍晋三的外祖父岸信介曾被美国指控犯有战争罪,但在战争罪法庭出庭前就被释放。
安倍晋三3岁时就陪着首相身份的外祖父访问印度,这趟旅程给他留下深刻印象。成年后,他进入东京成蹊大学并获得政治学学士学位,之后又转往美国南加州大学攻读政治,后放弃学业回国。在神户钢铁公司短暂任职后,1982年安倍正式踏入政坛。
1987年,安倍于与松崎昭慧结婚,婚后妻子改名为“安倍昭慧”。昭慧出身于显赫的森永家族,森永制菓株式会社是日本最具影响力的食品厂家之一。在后来的生涯中,昭慧被外界称为“家庭里的在野党”。因其与安倍晋三时常政见不同,并曾就核电、跨太平洋伙伴关系等问题公开唱反调。两人婚后至今没有子女。
1993年起,安倍首次当选为国会议员,并加入了其父当年任会长的派系“清和政策研究会”。与此同时,安倍结识了当时的自民党政治明星小泉纯一郎,并深受其信任。
安倍在自民党内的崛起与小泉的提拔密不可分。2001年,小泉纯一郎获任日本首相,安倍也在两年后获任自民党干事长。2002年,安倍陪同小泉纯一郎前往平壤,与当时的朝鲜领导人金正日会面,就释放据说被朝鲜特工绑架的日本公民进行谈判。2005年,小泉二度连任首相,安倍获任内阁官房长官,由此成为首相之外的政坛第二号人物,被视为热门的新首相人选。
2006年,安倍首次当选首相。很多人还记得他初入政治舞台中心时的宣言:“身为首位战后出生的内阁总理大臣,我将接下改革与理想的火炬。”他上任后,以“美しい国”(美丽的国家)作为施政口号,并展开了一系列改革。
但仅仅一年后,他就因身体原因以及一系列丑闻,被迫于2007年辞去首相一职。安倍的辞职是自民党急剧滑坡的开始,最终导致该党在2009年被反对党夺走议席。这是自1955年自民党成立以来第二次失去政权。
2011年,由于在地震、海啸及福岛核灾难中处理不力,反对派组成的政府最终垮台。2012年,安倍再度当选自民党总裁、并赢下了大选。这使安倍成为平成时代唯一两度拜相的内阁总理大臣。
在2014年与2016年,安倍带领下的自民党又以压倒性优势赢下了大选。在2016年的选举中,选民给了自民党及其盟友超过三分之二的议席。从理论上讲,这一超级多数让安倍获得了修改宪法所需的选票。但他在2019年失去了超级多数,未能够真正推动宪法的修订。
2020年8月24日,安倍超越其外叔公佐藤荣作,成为连续总任期最长的日本首相。
但就在他创造了这个纪录的四天之后,2020年8月28日,安倍称自己的溃疡性结肠炎有复发迹象,不希望因其身体状况而导致决策失误,将辞去自民党总裁与日本首相职务。2020年9月16日,安倍卸任首相,由菅义伟接任。
即使辞职之后,安倍仍在幕后发挥着相当大的影响力。菅义伟就是安倍亲手挑选的继任者,曾任安倍的首席内阁秘书。当菅义伟2021年10月被迫离职时,安倍转而支持岸田文雄,以防止他的主要竞争对手、前外交与国防部长河野太郎获胜。岸田文雄是日本的现任首相。
“安倍经济学”
安倍最主要的执政遗产之一,是提出并执行了一个被称为“安倍经济学”的改革计划。
2012年重返权力中心之后,安倍似乎已经从他的第一个任期中吸取了一些教训,变得更加务实与灵活。开始专注于提升奄奄一息的经济和扭转多年的通货紧缩,将日本从1980年代房地产泡沫破灭后的所谓“失去的几十年”中拉出来。
2013年1月28日,安倍发表上任后的首次施政演说,表示要射出“三支箭”:1、积极的金融政策,大规模量化宽松;2、灵活的财政政策,扩大国家财政支出;3、构造改革的经济政策,促使并发展民间投资。因美国前总统里根曾推出以他命名的“里根经济学”,安倍仿效其做法,将“三支箭”的经济政策称为“安倍经济学”。
根据这个经济计划,安倍内阁实施了一种“休克疗法”,包括廉价现金、减税、政府在基础设施和刺激项目上加大支出等。这些项目扩大了国家的债务,使消费者和公司更容易借钱,并试图放松对公司的监管。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保罗·克鲁格曼曾高度称赞“安倍经济学”,称其“会伴随着一个伟大的结果”。克鲁格曼认为,这是日本打破通货紧缩陷阱的一个必要政策。
安倍经济纲领中的另一个关键因素是努力赋予妇女权力。安倍认为,提高妇女在劳动力中的参与度将有助于平衡不断下降的老龄人口。它鼓励让更多妇女加入劳动力的市场,并允许更多移民进入以缓解劳动力压力和启动增长。但批评者称,他的一些早期承诺——例如大幅提高妇女在管理层和政府中的比例——并没有实现。此外,安倍承诺的解决裙带关系和改变不健康的工作文化,也没有明显改善。
总而言之,这一配套计划在安倍任期的最初几年取得了成果,使经济摆脱了无休止的萎靡状态,并提高了日本的国际形象。但在2020年春季,当新冠疫情爆发时,由于经济放缓、防疫吃紧,人们对该方法的有效性产生了怀疑。
修宪执念
另一个极富安倍特色的执政亮点,是他对于修宪的执念。
《日本国宪法》于1946年11月3日日本战败投降后公布,次年5月3日正式实施,其中将“专守防卫”作为基本国策。宪法第九条规定,日本放弃战争、不设军队,放弃集体自卫权,这部宪法因此被称为“和平宪法”。
保守派认为这部由美国起草的宪法提醒人们日本军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耻辱性失败。安倍认为,新的一代人应在宪法上明确定位自卫队的存在,使日本成为“正常国家”。
2012年,安倍带领自民党在第46届众议院选举上大获全胜后,新一届众议院议员支持修宪的比例已达89%,意味着日本已具备修订宪法的条件。
2014年众议院通过设立国家安全保障会议的相关法案。国家安全保障会议被世人称为日本版的国家安全委员会或“国安会”。次年安倍就不顾各方反对,推动新安保法实施,解禁集体自卫权,为日本自卫队的海外军事行动松绑,为修宪作铺垫。
自民党在2017年底确定了修宪四大目标:把自卫队明确写入宪法、新增紧急事态条款、取消参议院选区合并,以及推动教育无偿化。
2020年以来,安倍多次公开表示想要在自民党总裁任期内完成修宪。但在2019年7月的参议院选举上,修宪势力丧失参议院多数席位,意味着安倍政府无法强行修宪,只能通过拉拢在野党部分保守势力等“策略”重组修宪阵营。
《纽约时报》评价,安倍的执政生涯“以消灭国家的战时幽灵作为自己的政治使命”——希望修改和平主义宪法,并推动日本在某种程度上脱离美国而独立。尽管始终未能成功修宪,但安倍任期内仍然“推动”了这个目标。相关报道>>>《回顾安倍晋三的政治生涯:慎对历史,加强同盟,积极修宪》
这包括在2015年由他推动通过的一项极富争议的立法,授权日本以“集体自卫”的名义与盟军一起执行海外作战任务。他还成立了一个国家安全委员会,并帮助增加日本的国防预算。
外交两面性
安倍的外交政策呈现出日本保守派政党的两面性。一方面,他尝试在国际舞台上以开放形象示人;但另一方面,他从未放弃过民族主义的议程。
日本外务省公布的文件显示,从2013年1月至2020年1月,安倍出访了80个国家和地区,出访国家的数量超过日本历任首相。
在特朗普担任美国总统期间,安倍是少数几个与他保持密切关系的世界领导人之一,他热情地接待了特朗普的两次访日。美国媒体称,安倍精明地讨好特朗普。在特朗普获胜后,安倍迅速赶到纽约,成为第一个与特朗普会面的外国领导人,并通过高尔夫比赛、电话和个人会面,与特朗普发展出密切的关系。评论称,这些举措使得日本免受由美国主导的贸易关税战的影响,并加大了美国军队在日本的投入。
2016年,当奥巴马成为第一位访问广岛的美国在任总统时,安倍也接待了他。广岛是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两次原子弹爆炸的地点之一。
但安倍的民族主义立场也经常引发与邻国的紧张关系。
安倍在任期间,与俄罗斯总统普京会面数十次。他希望通过谈判解决日俄之间四个有争议岛屿的领土主权问题。安倍的父亲长期以来一直试图解决这一争端,但没有成功。目前日俄尚未签署和平条约。
2013年,安倍以首相的身份参拜了供奉了二战战犯的靖国神社,此后又多次参拜。安倍否认“慰安妇”的存在,否认日本军队在二战期间对中国和韩国的女性进行了性奴役,并着手修改日本的历史教科书。这些行为使日本与中国、韩国的关系降至了近几十年的低点。安倍的行径也激怒了日本国内的左翼。左翼认为,这是安倍试图粉饰日本在战争期间的暴行。
美国知名日裔政治学家弗朗西斯·福山曾经评价,“如果说他们(安倍晋三与小泉纯一郎)之间有什么不同的话,那么安倍是更有决心要建立一个固执己见并且绝不道歉的日本。”
记者 | 王磬
微博博主发声
点击进入专题: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遭枪击身亡今日热点精编